手机站   |   客户端

【纪检人·书香】潜移默化“清明”家风

时间:2018-03-23 08:05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清风苑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北宋诗人晏殊的诗句生动描述了春社已过、清明将至的景象。

说到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后沿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一种节日风俗。清清明时节,人们怀着诚挚的感情,缅怀祖先,祭扫先人,纪念前辈的功德,寄托后人的哀思,这不仅充分表达了国人感恩思源的优秀文化传承精神,同时,也是人们践行孝道、传承家风的一种形式。这种方式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看似柔弱,实际上更持久、更具有韧性。

我们不可小觑这种“潜移默化”的传承教育,“潜移默化”一词最早出自于历代门风传承著作的典范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礼记·大学》有云:“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作为社会的基础单位,一个家庭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展现的精神风貌,会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如果将好的品德修养、生活作品传承给子孙后代,会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家风所在,更是家庭的凝聚力所在。良好的家风,得益于传承。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首次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前段时间央视网所制作的公益短片《家风传承》,通过呼和浩特儿童福利院“模拟妈妈”景凤英、焦裕禄女儿焦守凤、全国文明家族获得者鲁立清一家三个故事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家风传承”精神,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人颇受感触。

很多贪腐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从古今一些腐败案例可以看到,党员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就会“前门当官,后门开店”“搞权钱交易,攻守同盟”,丧失了信仰,动摇了信念,必然腐化堕落,最终让自己身陷囹圄。因此领导干部要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因不能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败坏家风。

“清”与“浊“相对,本身含有“公正、廉洁、洁净、纯净”之意。“明”字与“暗”相对,意为“明亮、明净、清楚”。两字合一时,将其特有的涵义发挥极至。“廉”“贪”二字犹如天平两端,家庭砝码决定滑行至哪一端。固应重视和传承“清廉”之家风,唯清净明洁而万物生,唯清白为人则后世称,当此青山绿水之时节,子孙后世肃立于坟前,才不会“愧对先人、蒙羞子孙”。 (颍州区纪委监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