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史今读】父子两刺史 一门清廉士

时间:2020-11-20 15:54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史今读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胡质父子》见于《晋书》。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二人皆以清廉著称于世。父胡质,字文德,淮南寿春人,魏文帝时,官至东莞太守、荆州刺史,后加封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子胡威,字伯虎,晋武帝时累官至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朝廷因其政绩突出,为官清廉,特追赐他为镇东将军,加封谥号为“烈”。

在曹操当政时,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朝廷念其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由于胡质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有他独自一人骑着毛驴上路。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而钦佩。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他对儿子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父亲给你的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胡威这才放下心来。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马上召见胡威,对他父子的廉洁奉公行为大加赞赏。期间,司马炎就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些?”胡威回答:“我不如我父亲。”在司马炎追问后,胡威给出了答案:“父亲的清廉唯恐他人知晓,而我唯恐他人不知,所以远远不及。”

胡质、胡威的故事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无不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 “虎父无犬子”无不彰显上行下效,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子女心目中,父母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在廉洁从业中,作为父母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示范,以实际行动教育儿女清廉做事。(五河县纪委监委  梁学刚)

相关新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