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纪检人·手记】心系群众 别有风情

时间:2018-04-09 08:49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清风苑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为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纪委监察委关于“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重心下移近百村”的工作部署,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抽选百名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过硬的纪检监察员派驻到存在信访反映集中、问题较为突出、党组织软弱涣散整顿等问题的重点监督村,到群众身边开展监督执纪工作,而我十分有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员。

2018年3月19日,在临泉县纪委监委领导和田桥街道办主任的带领下,我与前王楼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简单的座谈后,便随同县巡察办赶往距县城50多公里的陶老乡。短短几天时间内,通过积极参与接待信访群众、走访贫困户、参加巡察组会议、自学扶贫知识等方式,我很快便融入了新的工作环境。

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干群关系十分紧张:一些村干部认为个别群众难缠,扶贫工作难以推进;部分群众则认为村干部不帮自己解决困难,心存私心。如在陶老乡某行政村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汇报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时,不少村干部说,一些不该享受扶贫政策的群众吵着闹着要当贫困户,怎么解释都没用;村里要修路,有的群众以占着他们家的耕地为由百般阻挠,有的甚至把房子盖到新修的村道上。在走访另一个行政村时,有的群众在知道我们的身份后,情绪激动的说,我们家这么穷,家里还有人卧病在床,老老小小挤在几间小房子里,怎么不给我们定贫困户?也有的群众说,我们是拥护共产党的,但是我们就是对村里的干部不满,我的低保已经半年没发了,去村里乡里问,都没给个明确的说法。

几天来,这样的事情听了很多,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今天,在走了13多公里,走访了十多家贫困户,写了几十页谈话记录后,我回顾了这些天了解到的扶贫领域的问题时,内心也涌出了不一样的感触,总结起来即“心系群众,别有风情!”

中央的扶贫政策能否精准落实,乡村干部是最终推手,但最终成败的决定权还在于群众的口碑。只有心系群众,群众才能理解支持我们的扶贫工作。因此,抓扶贫,首先要抓干部!如上述在听取村干部反映问题时,当被问及如何做不合贫困户规定的群众思想工作时,村干部说,我告诉他们这是经过群众评议的,不是我们村干部决定的。可是很明显,群众评议没有得到这些群众的认可,加上村干部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和面对群众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效果自然不佳,甚至增加了群众的不满。又如村干部反映群众阻挠村里修路一事,当我们查阅村建设规划和实地走访后发现,道路规划不合理致使村里的耕地分散,宅基房零落,进而导致一个自然村的村道几乎跟一个行政村的村道差不多长,占用的耕地增加,群众需要分摊的钱也更多。在群众反映的问题方面,有些群众确实不符合扶贫政策,但还有部分群众是由于村干部对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或者政策宣讲不到位,甚至出现优亲厚友等原因,感受到不公平,进而反映问题。所以,上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在干部,当务之急是要抓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正队伍,以党建促业务。“一岗双责”的落实需要政治思想和业务双过硬,但我认为更应该以政治思想工作引导业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因为村两委班子党建没搞好,干部队伍政治思想就会出现偏差,政策方针就会吃不透,在具体工作中自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扶贫既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更是利好百万基层群众的一项伟大工程。扶贫工作难不难做,主要取决于村干部。其实,大多群众都是淳朴善良的,村干部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时,如果能做到耐心细致,从群众利益出发去看待群众问题,面对困难群众时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三个格外”,让不符合规定的群众也能充分理解支持,我想村干部将不会再把扶贫工作看作难事、麻烦事,还会发现扶贫工作“别有风情”!(阜阳市纪委监委 李黎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