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一本书情牵四代人

时间:2017-12-08 16:33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清风苑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一天下班回家,一家人刚准备吃晚餐时,孙女调皮地站到我跟前叫我,“爷爷,您猜,我今天有一个大大的好消息要告诉您”。

“什么消息让你这样快活的手舞足蹈,快点吃饭,菜都凉了”儿子在一旁催促道。

“让她讲,别打扰她,要鼓励才对”我阻止儿子的言行,笑着示意孙女继续。

“这可是您说的,要给奖励,这可是我用心写的第一篇作文,今天下午语文老师把它念给同学们听,还表扬我呢,多不容易噢。”

我放下手中的筷子,肯定地说道,“一定得奖励,吃完晚饭,你给大家朗诵一下,让我们也分享一下”。孙女这才放心地与我们共进晚餐。

舌尖上的快感,能唤醒了人们的味蕾与记忆。而在我家,就是一本古旧的《勤学佳话》,传递着我们家祖孙四代人心尖上恒久的温暖。孙女的作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情感,正是对这本书的理解和传承。

小时候我清晰地记得,父亲无几多癖好,似乎只对读书情有独钟。那时,家中儿女多、负担重,尽管日子过得清贫,再累再苦,只要稍有空闲,父亲便捧书在手,那怡然自得、优哉游哉的神情,令我至今难忘。父亲藏书不多,《勤学佳话》却名列其中。父亲对它仿佛格外偏心,用牛皮纸包了封面,即便如此,它仍是藏书中被翻得最烂的。

刚念完小学那会儿,乡下可读之书甚少。遇着散落于地的残缺书报,我也会捡起来看个究竟。见我“歪头歪脑”的劲儿,父亲似乎悟出了什么,一天竟小心翼翼地从箱底取出那本《勤学佳话》交予了我!记得大哥曾为此给我白眼:现在想来,是对我的嫉妒。

那光景,白天除了要按时上学念书,还得帮家人做家务。农村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儿。晚上的时间,我可以好好利用的,停电是很寻常的,我虽没像《勤学佳话》中那样“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如豆的油灯下,一页一页翻转,心头却暖流涌动。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名字,与我渐行渐近:“数星星的孩子”张衡,“背着锦囊的少年”李贺,“常拟雄心胜丈夫” 的王贞仪,“负薪苦读”的朱买臣,……那一个个古人勤学的故事乘着微醺的晚风,伴我醉入儿时的梦乡。一遍遍的诵读,使我对这本书中的故事既一见如故,又常读常新。它伴我长大,催我奋进。

时至今日,我能够写出一两篇像样的文字,并有了一份能够胜任且收入稳定的工作,《勤学佳话》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我成家立业有了儿子,父亲生怕小孙子学业上虎头蛇尾,不够专心,刚会识字便忙不迭陪孩子一起阅读《勤学佳话》。闲暇里,他还让孩子复述书本里的精彩片段。儿子成了这本《勤学佳话》的第三代传人。儿子自幼以书中榜样自励,奋发勤学,也受益匪浅。

前些日子,父亲85岁大寿,我家四世同堂团聚。父亲从孙子手中拿过这本珍藏了几十年的《勤学佳话》,郑重其事地交到重孙女媛媛手中。

他说,“读好书,这是咱家的家风。咱家没有多少财产,但要读好书、做好人。”刚刚步入校门的媛媛,虽然尚不懂其中要义,但也有模有样地随我们一个个读起《勤学佳话》中的故事来。后来我发现,在她的作文里,《勤学佳话》中的故事也时有引用。

歌德有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勤学佳话》,成全了我家四代人的好学为人之道。一位老友了解了我家四代人与《勤学佳话》的渊源,风趣地说:“一本书情牵四代人,也成一段佳话。”(天长市派驻市规建局纪检组  秦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