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皮旅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力量

一、皮旅的光辉历程

皮旅最早的前身是豫西抗日先遣支队。1944年9月5日,在河南省林州市在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第3团和第六军分区第35团基础上组建的,共13个连队,1500余人。支队司令员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组建这支部队,目的是开辟豫西根据地。因此,虽然当时太行军区的战斗仍然非常紧张,还是从各部队抽调了最好的人员和武器,支队所有营以上干部和部分连级干部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战士也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他们觉悟高、身体强。武器装备也比较精良,甚至每人都配备了一个缴获日军的黄牛皮子弹匣。

 旅长皮定均

 旅政委徐子荣

 副旅长方升普

1944年9月下旬,先遣支队南渡黄河,穿越陇海铁路,在豫西广阔地区开展斗争。很快打开了局面,并与后来到达的其他部队一起开辟了河南根据地,部队也发展壮大到5000多人。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保存力量,先遣支队在皮定均的指挥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跋涉,南下桐柏山区,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不久,改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1旅,下辖3个团,总兵力达到7000人。

1946年7月,皮旅中原突围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随即加入华中野战军序列,番号为第13旅,后改为独立师,隶属华中野战军第一纵队。当时,中央军委考虑到皮旅转战千里,过于疲惫,批准他们休整三个月。但是,才休整一个月,解放战争就全面爆发了,皮旅随即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战争中。

9月,皮旅从高邮兼程南下,首战淮阴,对手即是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之首的整编74师。皮旅对突破运河的74师连续实施了9次反冲锋,打出了解放军王牌部队的如虹气势。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随后,在第一次涟水保卫战中,皮旅一举就消灭了国民党整编74师万余人,给予其沉重的打击。

1947年1月,皮定均升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皮旅副旅长方升普接任独立师师长。虽然皮定均离开了皮旅,但是,在他的领导下,皮旅已经锻造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作为北线的主攻部队,为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7年12月,独立师划归华北晋冀鲁豫野战军序列。不久,改编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十三纵队第37旅,旅长是原皮旅第1团团长王诚汉。先后参加了华北的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1949年2月,整编为人民解放军第61军181师,师长王诚汉。

1949年5月,又随18兵团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参加进军大西北。6月,作为兵团的先头部队刚刚到达咸阳,就遭到国民党82军(即马家军)的猛烈进攻。由于部队刚经过长途行军,人困马乏,又缺乏抗击骑兵集团冲击的作战经验,不少部队的阵地被突破。作为皮旅的传人,181师显示了英勇顽强的传统作风,其第542团3营8连在阵地工事全毁的情况下,依托断垣残壁,连续击退敌军以整营兵力发起的9次冲锋,有力保障了全军的侧翼安全。在随后的秦岭战役中,181师发扬了皮旅一贯的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顽强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翻越崎岖难行的崇山峻岭,打开了通往汉中的大门,为随后进军大西南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11月,又改归第二野战军指挥,进兵大西南,12月翻越秦岭山脉,直入川北,有力配合二野主力的作战。

1951年3月,181师调归60军序列,编入第3兵团建制,作为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181师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毫无惧色,创造了可圈可点的战绩。特别是在抗美援朝的最后一仗金城反击战中,181师在21个小时内,突破敌军防线,占领面积达28平方公里的地区,取得歼敌3100余人,缴获坦克3辆、汽车43辆、各种火炮49门、火箭筒38具、火焰喷射器7具、轻重机枪162挺、其他抢支1400多支的辉煌战果。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1969年12月部队番号改为第60军180师,隶属于南京军区。因60军原180师在朝鲜战场上曾遭受过重大挫折。很长时间内,“皮旅”的干部、战士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1984年9月,“皮旅”召开建师40周年纪念大会,决定以师党委的名义,向南京军区和中央军委写报告,请求恢复原番号。得到时任南京军区政委郭林祥、成都军区司令员王诚汉和与“皮旅”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叶飞上将的大力支持。叶飞说:“皮旅是一支老部队,作风很顽强,能攻善守,在孟良崮歼灭国民党整编74师战斗中表现很突出,内部很团结,群众纪律好。把番号改过来很好,不能让部队背上这个历史的包袱,改过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经过上下努力,1985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180师番号改为181师。

1996年在部队整编中改为武警部队,现驻防江苏省无锡市。

皮旅在我军历史上经历奇特,长期独立作战。在人民解放军5大野战军中,它先后曾在三野、华北野战军、一野和二野建制中战斗,唯一没有在四野体系中战斗过,成为人民解放军中体系渊源最为奇特的传奇部队。

二、皮旅中原突围征战经过及其辉煌战绩

中原突围是指1946年6月26日至7月31日,只有6万多人中原局、中原军区从宣化店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分南北两路突破国民党军30万大军包围的战役过程。在这场关系中原军区生死存亡的大突围中,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即皮旅)在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副旅长方升普的率领下,在成功地完成了掩护中原局、中原军区主力突围的任务之后,巧施疑兵之计,带领7000英勇健儿东进,驰骋2000余里,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世界军事史的一个奇迹!

1946年6月24日下午,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皮定均和政委徐子荣在纵队指挥部,接受纵队司令王树声的命令,根据中央的指示,中原军区立即突围,第一纵队第一旅(皮旅)在白雀园一带阻敌3天,掩护主力突围。在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第一旅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或西追主力,或就地游击,或向东突围。

皮旅决定在完成掩护任务后向东突围。因为向东,和主力背道而驰,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敌人,减轻中原军区主力的军事压力。为了保证孤军行动安全,皮定均从各部队抽调了100多名具有丰富侦察和作战经验的骨干,组成一支精干的便衣侦察分队。每人配备1支手枪和1支冲锋枪,还专门配备2门电话机,窃听敌军的电话通信。

6月24日晚,中原军区部队主力开始突围,由于我军前一时期精心制造的假象,麻痹和迷惑了敌人,主力向西突围两天之后,敌军还都认为这是我军的佯动而按兵不动,直到26日拂晓才醒悟,以数万之众兵分三路在双轮河一线向皮旅发起猛攻,皮旅3个团充分利用工事和有利地形顽强地抗击着十多倍敌军的进攻,成功地完成了掩护任务。黄昏前,皮定均命令部队全线反击,击退当面之敌,只留下1个营进行阻击,主力利用狂风暴雨恶劣天气的掩护,迅速撤出阵地。从而使胶着在数十里战线上我军成功地摆脱敌军,实现阵前转移。随即,皮旅主力制造假象,冒雨向西,追随主力,在西行20里之后悄然东返。于天亮前进入刘家冲隐蔽。刘家冲山势平缓,植被茂密,只有6户人家,是两条公路的交汇处。树林里打个喷嚏,公路上都能听见!皮定均却大胆地选择这里隐藏7000人的部队!他采取了周详的措施,在四周布置严密的警戒,骡马全部扎紧嘴巴,栓在百姓家里,部队隐蔽在树林里,不准升火,不准吸烟,捂嘴咳嗽。深夜,担负阻击的3营也悄然撤到刘家冲与主力会合。

6月27日晚,皮旅7000多指战员以惊人的胆略,神不知、鬼不觉地隐蔽在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和整编第四十七师结合部的刘家冲。

6月28日,国民党军在泼陂河、白雀园等地搜寻皮旅。皮旅已在凌晨从刘家冲出发,出敌不意地向西南疾进。当夜在经扶(今新县)东南的易家田铺宿营。

6月29日拂晓,敌整编第七十二师扑向易家田铺,皮旅却来个九十度大转弯向东,直插黄土岗、福田河之间的潢(川)麻(城)公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穿越敌小界岭封锁线,跳出了敌人的内层包围圈,大踏步地向东开进。

6月30日上午,皮旅进入河南商城县境的瓦西坪。是日上午,皮旅正在休息做饭时,敌七十二师三十四旅一OO团占领瓦西坪以南高山,立煌县(今金寨县)保安团和商城顾敬之部占领其西北高地,铺天盖地杀向皮旅,企图利用险要地形,一举围歼皮旅。在此关键时刻,皮定均果断命令部队就地进行反击,以第一团抢占瓦西坪附近有利地形,掩护全旅向大别山主峰之一的大牛山挺进。激战2小时,将敌击退,沿着一条撕开的血路,在7月1日强越鄂皖边咽喉大牛山。

7月1日,在松子关击退土顽阻截,夺路向大别山腹地疾进。

7月4日,侦察分队兵不血刃,巧取大别山腹地的吴家店,部队休整3天。7月8日,部队出发,实行轻装。途经土地岭、西界岭、黄栗杪、漫水河、黄氏河等地。各级指挥员也均下到前卫部队:旅指挥员到前卫营,团指挥员到前卫连,连指挥员亲自带尖刀班,已便及时掌握情况。

7月10日,皮旅由霍山大化坪进至天险青风岭,激战2小时,夺取天险青风岭。

7月11日,抵达淠河西岸的磨子潭渡口,成功渡河。接着,部队向东南挺进,佯攻安庆。在敌军匆忙部署阻截之时,皮旅180度大转弯,于7月12日进至六安县毛坦厂,突出包围圈。在此,部队再次彻底轻装。以每昼夜180里的速度飞兵向东,出其不意地连越六(安)合(肥)公路和淮南公路。历经7天7夜连续行军,越过皖中平原。

7月13日,在毛坦厂分3路纵队并进:东路由皮定均旅长亲率,经合肥西侧北进;西路由方升普副旅长率领,经六安东侧北上;中路由徐子荣政委率领,经六(安)合(肥)线的官亭前进。

7月15日,三路兵马击退敌保安团和土顽的阻击,直捣合肥高刘集。

7月16日,皮旅经寿县吴山庙(今长丰境内),得到淮南地区地下党的帮助,进而抵达淮南铁路线上的下塘集。

7月17日拂晓,部队经下塘集越过淮南铁路,粉碎敌第一八三师的堵击。

7月18日,进至敌军最后一道封锁线津浦路附近的定远县池河镇。

7月19日,皮旅进抵津浦路西红心铺一带,激励部队克服疲劳,果断决定全旅从管店、三界之间越过铁路。当夜20日凌晨,在明光、管店、滁县与敌激战,突破5路敌军的阻击。

7月20日3:00前后进抵石门山,二、三团和旅直以神速、秘密动作顺利通过铁路。天亮后,一团正在过路时,被敌一列装甲火车切成两段。与此同时,明光,管店和滁县方向出动的敌人,分五路从两翼运动而来,形成钳形攻势。皮定均当即命令三团控制铁路东侧的有利地形,阻击敌装甲列车;并令二团轻重机枪火力参战。一团边打边进,激战近3小时,将敌击溃。全旅5000多人越过津浦路,在盱眙县西部三界东北部与淮南大队会师。在新四军第2师5旅16团(原红二十八军一部,团长彭济伍,金寨县桃岭乡人。)接应下,终于胜利地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

皮旅从6月27日至7月20日,孤军转战24昼夜,历经21次大小战斗,克服崇山峻岭、暴雨洪水的阻隔,行程2000余里,带着23位旅团干部家眷和在路上出生的2个婴儿实现了安全突围。成为中原突围众多部队中唯一一支成建制成功突围的部队。

中原突围成就了皮定钧将军的一世英名。确实,旅长皮定均在这场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绝对是一流的!突围前将全旅7000人隐蔽在距离公路只有十多米只有6户人家的小村庄,是胆识!选择向东突围的路线,是睿智!突破青风岭,抢渡磨子潭,是骁勇!飞兵千里大平原,是迅捷!在具体用兵上,亦有三大特点:一是组织侦察队。由旅作战科长许德厚和保卫科长率领,便衣或穿国军军装,在大部队前面探路,搜集情报,侦察敌情,特别还配备了两部电话机,在国军电话线路上进行窃听;二是对战斗力最强的一团使用。皮基本上将二团和三团轮流作为前卫和后卫,而将一团作为本队,保存这支最强的力量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三是降级指挥。旅级指挥下到团,团级下到营,营级下到连,连长带尖刀班。紧急时,皮亲带尖刀连,以便及时发现情况,立即进行应对。虽说皮旅是作战部队,但还是有二三十名旅团两级军官家属随队转移(皮定均旅长夫人张烽在战前化装穿越敌占区返回老根据地,途中险遭不测),特别是孤军行动,补给相当困难,又无友邻支援,其难度要远远大于主力突围。最后全旅7000人仅以大约伤亡300人,掉队1700人的损失,有5000人(超过百分之七十)到达苏皖解放区,而且建制基本完整。能做到这点,确实不容易!在我军历史上,以部队主官姓氏命名的部队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就数皮旅。皮旅也因此天下闻名。

三、中原突围的结局

 湖北省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和湖北省军区中原突围史专题编纂室编写的《中原突围史》列举了中原军区部队在“中原突围”三个阶段的伤亡情况:

1、中原突围时期(1946年6月26日至7月31日):

北路军:伤亡1570人,非战斗减员1900人;

南路军及2纵15旅:伤亡1040人,非战斗减员950人;

河南军区:伤亡190人,非战斗减员130人;

江汉军区:伤亡60人;

1纵1旅:伤亡300人,非战斗减员1700人;

鄂东独2旅:伤亡190人,非战斗减员450人;

以上合计伤亡3350人,非战斗减员5130人,总计损失8480人。

2、创建与坚持根据地斗争时期(1946年8月至1947年1月)为损失最大的时期:

鄂豫陕军区部队:伤亡960人,非战斗减员1570人;

北返延安的359旅:伤亡100人,非战斗减员1650人;

鄂西北军区(内线)部队:伤亡1960人,非战斗减员3760人;

鄂西北军区(外线)部队与鄂豫边独立游击支队:伤亡380人,非战斗减员160人;

鄂豫皖大别山游击部队:伤亡1490人,非战斗减员2900人;

这一时期合计损失为:战斗伤亡4890人,非战斗减员10040人,总计14930人。

3、主力转入外线及南下反攻时期(1947年2月至1947年底)损失较小:

鄂豫陕军区及晋冀鲁豫野战军12纵队:伤亡570人;

鄂西北军区一部及后来的皖西人民自卫军:伤亡40人;

鄂西北军区一部及后来的江南游击纵队、中原独立旅:伤亡370人;

鄂西北、鄂中、鄂豫边区游击武装:伤亡410人;

以上合计伤亡1390人。

以上三个时期总计损失为2.48万人。其中,伤亡9630人,非战斗减员15170人。如果考虑统计不全的因素,损失应该在3万人左右。中原军区部队可以说是元气大伤,除了进入解放区的359旅、皮旅外,其他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再也未能成为主力野战部队,也未能在当今解放军中留下血脉。

四、皮旅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军

皮旅是一支群英荟萃,英才辈出的部队。

首任旅长皮定均,在率领这支队伍开拓创业、历险奋战中,善于指挥,功勋卓著,对部队的成长壮大有着重大的贡献。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不屈不挠的战斗气质,铸造了部队“不怕死,不怕苦,不畏难,不服输”的精神脊梁。建国后,曾任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毛泽东在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写下“皮有功、少晋中”的批语。中共九大时,他还特意对皮定均讲:“干革命就要有你们‘皮旅’那种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1976年7月,皮定均将军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殉职。

首任政委徐子荣,善于掌握党的政策和大政方针,团结同志,大公无私,具有冷静细致和深思熟虑的工作作风,对“皮旅”精神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建国后,在1952年至1966年担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是我国公安保卫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1955年至1965年,全军共授予和晋升将帅1614人。其中皮旅即有8名干部被授予或晋升将军军衔。他们是:旅长皮定均、副旅长方升普、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参谋长张介民、第一团团长王诚汉、第二团团长钟发生、政委张春森、第三团团长曹玉清。其中:

1、皮定均: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军事家。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五、第七军分区司令员,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率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参加中原突围战斗,创下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军长兼政委,福建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2、方升普(1915—1981),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医院护士、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八连连长,二二五团二营副营长,豫陕游击师师长、豫陕特委委员,鄂豫陕特委常委,红七十四师副师长兼参谋长;晋冀豫军区晋豫边支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晋豫游击队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一旅二团团长、一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副旅长,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一兵团第十五纵队副司令员,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二军副军长,西康军区(第十二军兼)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教育长,防空一军军长,空一军军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3、郭林祥(1914—2010),江西省永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相继担任八路军前方总部特务团政委、太行军区第六区政治部主任、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皮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建国后,历任成都军区政委、总后勤部政委、乌鲁木齐军区政委、南京军区政委、中央军委纪委书记兼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八大、十一大、十二大代表,中顾委委员,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4、张介民(1910—1998),原名熊轶吾。河南省正阳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东进纵队3团4营营长,抗大一分校学员,长治独立营营长,新编第一旅警卫营营长、旅属独立支队作训股股长,太行军区1团参谋长,伊洛支队参谋长,中原军区第一旅参谋长,华东军区13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第10师参谋长,第37旅副旅长,第183师副师长;西南军大川北分校副校长、川北军区副参谋长、甘肃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军区顾问。1981年8月12日按正军职待遇离休。196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功勋荣誉章和二级红星勋章。

5、王诚汉(1917—2009),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留守炮兵营副营长,陕甘宁边区警卫三营营长,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教员、四团三营教导员、六分校民运科科长、三营营长、总校三大队大队长,太行军区新编第一旅一团团长,河南军区豫西支队三十五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一纵队一旅一团团长,华东野战军一纵队独立师一团团长兼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第十三纵队三十七旅旅长,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一军一八一师师长。建国后,历任陆军第六十一军一八一师师长兼川北军区遂宁军分区司令员,志愿军第六十军一八一师师长,第六十军副军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党委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6、张春森(1907—1991),湖北省广济县人。1929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10师29团连支部书记,红31军93师279团副连长,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作战通信参谋、营教导员,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59团团长、中原军区1纵1旅2团政委。华东野战军1纵独立师政治部主任,61军181师政委。1951年入朝作战,任181师政委,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7、钟发生(1914—2009),江西省瑞金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团排长、连长;八路军一一五师随营学校区队长,一一五师政治部警卫连连长,师特务营连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副营长、营长,冀中军区第十六团参谋长、副团长兼参谋长,一二九师特务营营长,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三团团长;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二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二团团长,华北军区第十三纵队三十九旅旅长,第六十一军一八三师师长兼达县军分区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副兵团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8、曹玉清(1906—1991)湖南省新晃县人。又名曹光铭、曹金声。侗族。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5军2纵队3大队分队长、2大队中队长,红15军1团8连连长,红4军10师30团1营3连连长、28团3营副营长,红25军73师28团2营营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担运队队长,红四方面军川陕指挥部川陕独立团3营营长,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兵站二大站科长,延安抗大第3期一大队三中队学员;新四军河南竹沟留守处教导队中队长、新四军5师4团团长、38团政委,中原突围前至皮旅,任第三团团长。在中原突围中,皮旅抢渡磨子潭渡口,曹玉清率领1营用仅有的5只小船过河担任警戒。立即组织1营与抢先占领了河东金鸡岭的国民党军一个营激战,将敌击退,牢牢控制了渡河登陆点,掩护全旅渡河。中原突围后,1旅准备向东北方向进行再次突围。曹玉清建议,大别山区东北方向有敌重兵防守,应先向西突围,将敌主力引入大别山,再甩开敌人,到苏北与新四军会合。这个建议被采纳,全旅突围成功。到苏北以后,参与指挥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围歼战、两准保卫战。后历任第一旅副旅长,新四军独立师副师长,晋冀鲁豫军区14纵队41旅旅长,第70军209师师长;志愿军68军204师师长,解放军66军198师师长、66军副参谋长,山西省兵役局局长,山西省军区参谋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业务组副组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据统计,“皮旅”自成立以来先后产生了一大批的领导干部。其中,地师级干部700余人,省军级100余人,大军区级9人。直至1988年全军第二次开展授衔工作,王诚汉、郭林祥获授上将军衔,1994年出身于皮旅部队的李文卿晋升为上将军衔。由此可见,皮旅战斗作风的深远影响,这支英雄的部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民军队的精英。

胡本昌(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