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吃亏是福

时间:2017-07-17 09:18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清风苑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朝康熙年间当朝宰相张英的一封家书,之后便有了流传甚广的“六尺巷”故事。六尺巷在安徽桐城,虽然长度不足200米,但其文化内涵与中华美德远非四五分钟距离所能承载。

失却三尺之地,换来万世流芳。六尺巷的故事,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过了。那时候,爷爷没能把故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有很朴素的说教,为人处世要低调谦让,世上没有讨不尽的巧,也没有吃不尽的亏,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吃亏是福。这句简单的道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便生根发芽了,因此,善良、谦让、宽厚以及甘于吃亏逐渐成为我优良的品质。记得大学毕业时,一位室友回顾了同室操戈的种种碰撞之后,满怀歉意地给我写下了毕业赠言:吃亏是福,你总在吃亏,所以你总在享福!

是的,吃亏是福。生活中的种种琐屑我从不在意,只希望闲适自由而安静地过活,不追求物质的奢华与利益的斤斤计较。几年前,我居住的地方准备拆迁了,左邻右舍开始了违规搭建。我试探性地对父亲说,我们也把院子里的空地搭建起来吧,利用现成的围墙也花不了多少钱,这样拆迁时候就可以多争取一点国家赔偿了。父亲笑着说,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了,但我们不搞违规建设,多少为多,多少又为少呢?百年以后,还有多少属于你的啊!父亲的态度低调而无为,对这些意外之财总是风轻云淡,尽管父亲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仅仅依靠子女的赡养过着衣食简朴的生活,可他还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得失之间吃亏是福啊。由于父亲的理念主张,我家不但没有像别人那样大动干戈忙违建,而且拆迁的时候还响应政府的号召带头签字搬迁了。

可以想象一场拆迁的不同结果吧,别人说你真傻,什么都没有搞,和某人相比,同样的居住条件,你至少损失了多少钱。我不以为然,告诉自己吃亏是福,我正在吃亏我也正在享福。对金钱财富如此,对人生事业的起起伏伏也是如此。

两年前,学校遭遇了撤并分流,老师们在政府的安排下都去了小学任教,而我作为这所学校的末任校长,处在人生一次选择的关口。组织上对我的安排似乎也很棘手,安排吧,没有合适的位置,不安排吧,似乎于心不忍,毕竟我辗转三所学校担任初中校长职务已经十七年,而且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候。估计局党组权衡再三吧,决定让我去一所工作轻松的学校“养老”。按常理出牌,我应该千恩万谢的,工资不少,工作了了,可我觉得那是一种堕落,是一种自我毁灭,劳心劳力惯了,闲下来身子骨会作痒,于是,我冒着被嘲笑的风险毅然选择去了一所小学,因为学校分流时有老师直言,如果我去了小学会被老师们笑死。现在,我每天都很忙碌,力所能及地助推着学校各种创建的高潮,难得的空闲也总是静下心来读点书。有人对我说,你真想不开,不知道享受生活,而我觉得我正在享福,正在享受事业的愉悦与人生价值的超值,正在享受学校发展中属于我汗水流淌之后的那份荣耀。吃亏就是享福,因为我的血液里已经富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养分,因为我的生命里已经根植了一个家族善良与谦让、宽厚与仁爱的基因。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中华民族家训家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我家算不上书香门第诗书传家,但我记得家族里有一副源于朱熹的对联:庐山讲学士,鹿洞传经诗。很遗憾,我没有能力研读朱子的理学精髓并发扬光大之,也没有能力编写出类似朱柏庐《朱子家训》的箴言读本,但平平凡凡的我们,从祖辈开始就明白了一个质朴的道理,时刻铭记着世代传承的一句训言,那就是吃亏是福!(滁州市湖心路小学 朱广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