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观剧倡廉扬清风 取材于“六尺巷”的黄梅戏在京上演

时间:2023-11-07 14:5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分类:微视频     编辑:刘苏
【字体: 】      打印

观剧倡廉扬清风

取材于“六尺巷”的黄梅戏在京上演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同华 视频制作 胡思远

近日,黄梅戏新作《倾宁夫人》在国家大剧院与广大戏迷观众见面。该剧以民间盛传的“六尺巷”故事为素材,以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侄媳“倾宁夫人”为第一视角,讲述张吴两家因宅地发生产权纠纷,张英坚持礼让为先,要求家人让地三尺的故事。

以“六尺巷”为题材的剧作数见不鲜。为了演出新意,《倾宁夫人》以较大的艺术勇气和面向当下现实的情怀,展示了新的审美经验与艺术魅力。

整部戏唱腔磅礴大气,表演细腻到位,生动展现了张英为官正直、敬慎谦让、公正廉洁的高尚品格,彰显了“讲法治、知礼让、懂谦卑 ”的社会文化内涵。该剧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领衔主演。

“六尺巷”的故事流传已久,姚永概的《旧闻随笔》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吴闻之感服,亦让三尺。其地至今名为六尺巷。”

《倾宁夫人》的创新在于,把倾宁夫人置于冲突的中心,用家庭的视角再现了“六尺巷”的来历。剧中塑造的倾宁夫人,作为遗孀,治家有方,对家人管教严格,对家佣关心备至。身上除了传统女性的温婉端庄外,还有着为人立世的可贵精神,让主角有了受人尊敬的光环。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就像《倾宁夫人》最后一幕,令人心潮澎湃的演绎:“常说温良恭俭让,让字当头心开朗。让字换来巷一条,子孙后代便利享。让字岂止宽六尺,让是做人第一桩。让字常记心豁达,让字传世代代旺。”这几句话,以平实无华的风格道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据悉,该剧此前选择在校园首演,通过率真的青少年的直感来检验这部新创剧的时代性与亲和力。演出获得了成功,每场演出都有500到800名师生进剧院观看演出,引起年轻学生热烈反响。

韩再芬告诉我们:“戏曲创作就像一枚硬币,具有两面,艺术性、思想性是一面;市场性是另一面,缺一不可——光有市场,没有艺术性、思想性,就可能会陷入低级趣味;而没有市场的艺术,曲高和寡,又无法为大众接受。”

对此,安庆师范大学教授方锡球认为,虽是讲述家族琐事,却关系家国与民族文化进步的品质。好的历史叙事不仅尊重历史现实,而且植根于当代文化进步的土壤之中。《倾宁夫人》在素材处理上,选择那些能表达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材料,回应时代的思想命题和现实关怀,体现着对历史材料现代性不断生成的追求,从而生成历史的本质真实,表现中国文化的生生之力。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倾宁夫人》以戏唱“廉”,让广大观众耳目一新,其中传达的严格家风家教,做清廉自守、崇德向善表率的道理令人印象深刻。正如该剧所唱,“修宅修巷修万事,修身修行修永世,竹修气节人修品,修为世间第一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