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史今读】“民生县令”正气贯古今

时间:2018-12-24 10:32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史今读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中国县城何止千座,从古至今县令何止万人,而在任职县令期间能受到皇帝多次接见的可能只有杨炳堃一人,他一生六次受到道光皇帝召见,并多次得到嘉奖,“民生县令”正气贯古今,留下一串串令人赞誉的政声。

一生爱民

道光二年(1822)二月,杨炳堃任密县知县。教育是民生之本,任职初年,杨炳堃就修书院、办义学,对乾隆年间建造已年久失修的桧阳书院进行重修,文风大振,教化大开,社会风清气正,人民安居乐业。

除开办教育,杨炳堃还重视民生,经常下乡查看,了解民情,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立志有所作为。密县煤炭资源丰富,但“惟煤窑积弊孔多,难以枚举”,杨炳堃对煤窑逐一考察后发现有的煤窑设在幽阴沟壑中,围禁工人,美其名曰“窝铺”,但称其为“人圈”也不为过,安全隐患也无处不在,矿工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为了保护矿工的切身利益,杨炳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整顿矿业示谕》、《谕窑户工头简明条规》等,亲自督促实施,并一再申明,如窑户和工头视若罔闻,玩忽职守,一有事故,从严追究,对贪利无厌者,不能稍存宽恕之心。从此“弊去而利愈兴,邑民称便”,也为密县煤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

正气凛然

杨炳堃在密县任职7年间,一向生活朴素、勤俭节约,他所用的蔬菜食品都是自己现钱购买,不愿连累百姓,不愿让民为难。犹恐手下丁胥人等侵渔挪借,严格要求,违者罚款。在其《年谱》中也不止一次写道:“本县下乡,夫马一概自备,不累民间一草一木,毋虞滋扰。”

道光八年,杨炳堃调离密县,县民皆不忍好官离去,多流泪挽留。离任后,省府对杨炳堃进行审计核查,“虽经多方苛算,竟无懈可击,乃有赢无绌”,也不禁感慨“粮款手续,有盈无绌,虽司者多方挑剔,竟以无懈可击而止。”

“飘零书剑常随镫,绵邈关山好纪程”,杨炳堃纵横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明,两袖清风,既勤政又廉政,既政绩突出又深得民心,上级称其“守洁才优,尽心民事”,甚至后世文学家潘世恩也写诗赞誉“田有沟渠怀召父,士如邹鲁想文翁。双凫早识循声著,五马行看治理隆。”(泗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  张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