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史今读】“廉正明悯”杨继宗

时间:2018-08-13 10:21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史今读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杨继宗,明朝一代名臣,官职不高,仅至按察使,但却因清廉名著青史。成化年间,被称为“明朝天下第一清官”。

杨继宗一生清廉,不私一钱。杨继宗三朝为官,那时的官场环境已不像明朝初期那么严整,官吏贪腐渐成风气,杨继宗“出淤泥而不染”,当时掌权的太监汪直都承认:“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杨继宗他每次到达上任地方,都要先打水将厅堂冲洗后再处理政务,并且说这样做是要清除污秽。可见当时官场风气恶劣和杨继宗的对贪腐的痛恨。

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时,因多次冒犯太监张庆,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有一次问道:“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张敏此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

杨继宗因廉而正,刚正不阿。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很多人员被他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告示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来府衙报告名姓。”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据理而争,认为孔儒越权办事。孔儒在道理上争辩不过杨继宗,但心里却深为忌恨。临行前,孔儒突然闯入杨继宗府中,打开杨继宗的箱筐察看,里面只有几件旧衣而已,惭愧而去。

明朝的宦官权倾朝野,地方官员一般都会给宦官赠送钱物。杨继宗耿直,只给经过嘉兴的宦官送一些菱角、芡实、历书等不值钱的东西。也有宦官直接向杨继宗索要钱财,杨继宗就让宦官去领取库中金银,但要求宦官签名画押,宦官哪敢接受。杨继宗的刚正不阿被世人称赞,但也得罪不少奸佞小人,在官场上屡被排挤。

杨继宗明察事理,遵守规矩。他任知府时,拜见上司一定身着朝服,入京朝觐谒见吏部时也是这样。有同僚告诉他可以不用这样,杨继宗却言:“这是朝廷的法服,这时不穿,什么时候穿呢?”杨继宗的行为看似“拘小节”,其实却是守规矩的表率。

杨继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站,将准备好的官署中东西全部移交给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和几卷书回去为母亲守丧。守丧结束后,杨继宗出任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府。当时京城内有很多权贵的庄田,杨继宗只要发现权贵侵占百姓产业的,就立即夺回还给百姓。杨继宗还巡查边关要塞,使武器装备得到很大整饬。

杨继宗悲天悯人,心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管仓库官吏的十余人因缺少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要卖掉子女赔偿短缺库粮。杨继宗得知后可怜他们,认为其中有隐情,想从宽处理,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留心让人称量一下他自己的月俸银,发现超出了他应该得到俸禄,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查明了仓库短缺库银的原因,他准备如实上报,其他官吏都很害怕,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赔偿,因此十余名仓吏获释。杨继宗的一个善举避免了十几个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

杨继宗在自己一篇书法中写道“一生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无外物……以醇泊独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为贵……”可见其清志也。(泗县纪委监委 张凯)

新闻排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