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镜头】皖南皮影戏——穿越千年的光影魅力

时间:2017-09-14 14:56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镜头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皖南皮影戏清朝时传入皖南,流行于宣州区及周边地区,广泛吸取皖南民间小调、花鼓戏、绘画、雕刻、剪纸等民间艺术精髓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民间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2008年,皖南皮影戏作为全国四大皮影流派中的重要一支,被列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技艺传承人乐平顺收藏的皖南皮影戏古剧本

皮影戏技艺传承人何泽华收藏的清期皮影

“一口叙述千年事,双手舞动百万兵”,一张白色幕布上,皮影艺人用竹竿操纵皮影,口述戏中情节,用心演绎传统剧目。

色彩鲜亮的皮影人物,在激越的锣鼓声中,枪来剑往,上下翻腾

 

皮影戏艺人时常挑着一担皮影戏箱走乡串村演出,演出形式轻装简便,影人、道具全部装在两个长方形的木箱里,用一根扁担挑着即走,所以当地人也叫其为“一担挑的戏。”

皮影艺人一担挑着皮影、道具准备夜幕降临时的演出 

皮影戏演出不受场地限制,只需四人一台戏,舞台要求随遇而安,无论庙台、场院、村头树下、大到容纳二、三千人的场,小到农舍的堂屋都能演出。演出的剧目大多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民间,百姓统称为“太平戏”,反映了皖南劳动人民驱邪避灾,祈求太平的美好愿望。

 

皮影的制作,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缀结合成等多道工序。在色彩上,皖南皮影以红、黄、绿、黑为主,比较简洁明快,同时也能喻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红脸的精忠、黑脸的骁勇、黄脸的狡猾、白脸的奸诈等。刻制的皮影人物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或者是铁丝连成一体,并系上竹棍,由艺人们操纵。

皮影老艺人正在选皮、制皮

皮影艺人正在进行皮影镂刻工艺操作

皮影老艺人正在进行皮影敷彩工艺操作

皮影艺人正在为黑脸包公敷彩

皖南皮影戏演出,艺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

 

古老的皖南皮影戏,在城区闹市街头演出,同样吸引了人山人海的年轻观众

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皮影艺人们制作了新的皮影人物和剧本。如针对廉政教育、环境保护等题材,根据人物特点,琢磨制作很多现代人物,并配有剧本演出。

皮影人物“四大廉吏”在宣城市廉洁文化展示馆发挥着警示教育作用

日前,皖南皮影戏已经走进校园,成为宣城市小学生的一堂课,皮影戏的推广已经在孩子中间展开。

皮影戏教学进校园——希望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喜欢这门古老的艺术

孩子们开心地举着竹签操练皮影戏,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潘华业等,文/王凤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