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纪检人·书香】殷殷端午话清廉

时间:2017-05-26 15:23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清风苑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按夏历所载:五月乃是仲夏之际,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头,故五月初五亦有“端阳节”之说。除了天气好易于出门活动外,自汉代以降,人们为纪念国破投水的楚左徒屈原相聚起来包粽子、划龙舟因约成习也流传了千年,成为民俗的经典。

屈原爱国如爱自己的羽毛,有着“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的执着与可敬,对自身的要求亦有着“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的“超洁癖”。

千年后,人们在纪念屈原时,包粽子、吃粽子,并将粽子送于亲朋好友,聚众而食之。也许有的人还不知道:粽子作了吃食在形而上还寓意和寄托了人们一丝流传千年的美好愿望。包粽子选用到的苇叶与黏米,在这一清一白相互“包容”中,也隐隐约约中裹藏着百姓对“清廉”的期许。

《史记》中曾记载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年,当屈原情憔影枯的走在江边时偶遇了一渔夫,两人在简单的几句对答之后,便留给了后人千百年来游思江上的遐想。什么是清、什么是浊?为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反而徒自“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这一个个既深沉又现实的问题即便是传到了今天,也往往引得后人面对时透不过气来……

也许渔夫与屈原的谈话过于拗口,也难于让后人浅显的理解。没有关系,中国人自古便有化繁为简的智慧与手段。屈原的那份“幽蓝之资、香蕙之质”被劳动人民“形而下”的化身为湖边、池塘边与沟渠里的一缕缕苇叶,在日日“青青摇曳、水波不兴”的不经意间,不正是于“清”喻“清”的世间产物吗?百姓以勤劳之手取之于大地的白晶晶“黏米”也不正是最朴实的图腾出“炊烟相望、鸡犬以闻”的繁荣社会图景吗?而在妇女们不经意的举手“以青包裹着白”中,也恰如其分的做了屈原的知音。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清廉畅想与游思,最终还是落在了大众能够共享与分食的一个个小小的粽子之上。

《大戴礼》有载:“午日以兰汤沐浴”,讲的是古人会在端午的当天以兰草汤沐浴去污除垢,寓意祈求身体健康。而在端午当日聚众分食粽子则更是把屈原对“清与廉”的追求化为了齿间的行动和对美好清平社会的理想。

世间如此,清廉如斯,殷殷端午,在人们齿留遗清举家共食粽子时,我们当思如何将这清与廉的至真至朴流传复始下去,在传统中守护好这份真诚与情谊! (怀远县淝河乡纪委  刘洪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