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做实政治监督护航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蚌埠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项跃文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开展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基本职责。
2021年,蚌埠市纪委监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紧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切实督促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工作上、体现在行动中。
坚守政治定位,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锚定监督重点才能靶向发力,精准施治。
“该同志有问题反映正在核查,建议暂缓使用。”去年底,市纪委监委在开展廉政审查时,及时对某区一名政协副主席换届人选“喊停”。为精准、高效开展换届人选廉政审查,市纪委监委进一步严明廉政审查回复程序,第一时间组织党风、信访、案管、纪检监察等14个部门开展联审。市本级为2274人次拟任用干部、613家评先评优对象出具廉政意见,建议暂缓或不宜使用9人、暂缓或取消评选资格4个。
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市纪委监委积极开展新一轮疫情防控专项监督,围绕“十紧盯十督促”,深入基层一线推动疫苗接种,督促整改问题121个。出台《蚌埠市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下发《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快查快结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56件,查处问题13起,处理31人。跟进监督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办理,目前235件信访件已办结224件。督促开展淮河流域“禁捕退捕”联合执法行动18次,查办违法违规案件8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018个。
坚持做深做细,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政治监督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融入日常、做在经常。
“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对照问题整改清单改了什么?干成了什么?……”市纪委监委将政治监督谈话作为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的重要抓手,协助市委做好政治监督谈话,开展谈话384人,其中市本级48人。持续做好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后半篇文章”,严格落实“两报一看”机制,提醒48名县级被谈话对象修改完善个人整改报告,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督查。
开展“三查三问”是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举措。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常态化推进“三查三问”,督促县处级以上党组织查纠整改问题968个,建立完善制度148项,追责问责119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7人。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协助市委开展县区和市直部门党委(工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述廉评议,跟进督导问题整改。对怀远县、市民政局202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实施“一票否决”。
深化政治巡察,提升政治监督质效
巡视巡察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巡视巡察的本质就是政治监督。
“为推动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市委组建3个巡察组,对市本级和五河县、固镇县21家涉粮单位开展政治体检。”这是市委巡察机构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开展政治监督的一个缩影。2021年,蚌埠市提前完成十一届市委对160家单位(地区)巡察全覆盖任务。对高新区等11家党组织开展巡察“回头看”,发现问题464个,线索29件,已整改460个。采取“巡审联动”方式,对2家市属企业开展机动式巡察,发现问题105个,线索25件。启动十二届市委第一轮巡察,对21家涉粮单位进行上下联动专项巡察,对市统计局、供销社等6家市直部门及其二级单位开展常规巡察。
高质量整改才能保障高质量监督。市委坚持一体推进市、县(区)两级巡视巡察“大起底、改到位、建机制”专项行动,十届省委巡视反馈的61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62件线索全部办结,652件信访件已办结649件。十一届市委巡察发现的697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6860个,1017件线索已办结864件,巡察“利剑”作用日益凸显。
新的一年,蚌埠市纪委监委将注重从两个方面抓实政治监督,一方面上接天线,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围绕“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纠正本位主义倾向,督促各级党组织校准自身定位、认清发展阶段,正确处理大与小、远与近、舍与得的关系,综合运用纪法措施督促整改,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下接地气,从细微入手、向实处发力,找准开展监督的切入点和服务保障的着力点,从小事情里把准大政治,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坚持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深挖细查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以及包装式落实、洒水式落实、一刀切式落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纠正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中存在的政治偏差。(蚌埠市纪委监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