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是长期存在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的顽疾,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思想和现代管理中的考核机制问题。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激烈的政绩竞争和不合理的考核体系,使得部分干部为求“快速出成绩”,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有的地方,文件层层转发,会议频繁召开,却不关注实际落实情况;有的部门,办事流程繁琐,只为遵循程序,却忽视群众办事效率。
同时,权力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给官僚主义提供了生存空间。部分干部手中权力缺乏有效制衡,导致他们独断专行,决策时不考虑群众需求,高高在上,脱离实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我认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应当从多个维度发力。
完善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要优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摒弃单纯以GDP、项目数量等量化指标论英雄的模式,将群众满意度、工作实际成效纳入考核范畴。这样,真抓实干的干部能够得到认可,热衷于搞形式的干部则失去市场。还要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推进政务公开透明,拓宽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和媒体参与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思想教育是固本之策。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干部学习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领悟“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通过先进模范事迹的激励,让干部从内心深处筑牢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防线,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文化建设是长效支撑。在全社会营造求真务实的文化氛围,通过宣传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案例,弘扬真抓实干的精神,批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风气,让务实作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取向。
身为社会的一员,我深感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人人有责。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敷衍、不走过场,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求真务实。遇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时,要敢于发声,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反映问题,为净化社会风气贡献力量。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共同努力。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从制度完善、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就一定能将这两大顽疾连根拔起,让实干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枞阳县纪委监委 钱枞)
请输入验证码